江革,字休映,济阳考城人,故里在今河南省兰考县程庄镇江集村,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,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。以下是梁书·江革传的全文翻译:
江革自幼聪明敏捷,六岁便能写文章。九岁时父亲去世,与弟弟江观孪生,年少孤苦贫穷,兄弟俩互相勉励,读书精力充沛,毫不疲倦。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,因服丧期间有孝行而闻名。服丧期满后,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,补为国子生,成绩优异。
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。谢朓曾在宫中宿卫,回来时去探望江革,当时下着大雪,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,铺着一层单薄的坐席,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,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,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,然后才离开。
江革被授予少府卿,出任镇北豫章王长史,并随府王镇守彭城。彭城失守后,江革因一向不熟习骑马,就乘船而回,途经下邳时,竟被魏人俘获。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名,对他厚加接待。江革称患有脚病,不向元延明施礼参拜,元延明想要加害他,见江革辞色严正,就更加敬重他。
元延明让江革写祭彭祖的文章,江革以被囚禁的时间太久,没有心思写作为由推辞。于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厉害,将要对他施以鞭杖之刑。江革厉色说道:“我年已六十,不能杀身报效君主,今日以死为幸事,誓不替人执笔写作。”元延明知道不能使他屈服,就取消了鞭杖,每天只给江革糙米三升,仅能维持性命而已。
正值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,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。当时武陵王在东州,极为骄纵,高祖召见江革当面吩咐他说:“武陵王年少(骄纵),而臧盾性情软弱,不能尽其辅佐之责,想让你替代臧盾(辅佐武陵王)。”于是授予江革武陵王长史、会稽郡丞。
江革的门生故吏,家大多在东州,听说江革将要到来,都携带礼物沿途迎候。到任之后,江革只依靠官俸过日子,吃得也很简单。会稽郡殷实富裕,地广人众,诉讼案件每天多达数百起,江革分类判案,从无疑案积压。江革有功必赏,有过必罚,百姓安居,官吏畏惧,百城都敬畏他。(就连)武陵王也害怕他,极为敬重他。
江革将要返回京都时,百姓都恋恋不舍,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接收。送行故吏,按旧例要定做新船,江革并不采纳,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。船舱已经偏斜,不能安卧。有人对江革说:“船不平稳,渡江极其危险,应当搬重物来压住小船。”江革没有重物,便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使船只充实加重。他就是如此清贫。
入朝任度支尚书时,尚书令何敬容掌管选拔人才,录用的人大多都不合适。江革性格刚强正直,每次到朝宴的时候,总有褒贬之言,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,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。
大同元年去世。江革历任八府长史,四王行事,身旁却没有侍妾,家徒四壁,世人因此敬重他。
江革的一生,是勤勉好学、清正廉洁的一生。他自幼聪明好学,历经磨难而不屈不挠,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仰。他的一生,为后世树立了榜样,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代楷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