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冬季以来,我国东北地区频繁遭遇强降雪天气,尤其是近期的一轮降雪,呈现出明显的极端性特征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从12月初到12月末,东北多地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降雪过程,不仅降雪量大,而且伴随着大风和急剧降温,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。
12月初,东北地区首次迎来强降雪。辽宁省中东部地区在12月2日至3日之间出现了大雪到暴雪天气,辽宁省气象局于12月2日15时30分启动了气象灾害(暴雪)Ⅱ级应急响应。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和学生安全,辽宁省交通厅和教育厅迅速采取措施,客运站客运车辆全部停运,学校停课。与此同时,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也遭遇了较大降雪,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雪黄色预警,提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。吉林省长春市的降雪从2日夜间开始并一直持续,铁路部门启动了应急预案,确保高铁运行安全。
进入12月下旬,东北地区的降雪形势更加严峻。从12月20日开始,东北今冬以来最强降雪过程展开,辽宁、吉林多地局地出现大雪或暴雪,预计本轮降雪过程将持续到23日,并伴有大风降温。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三省降雪发展增多,部分地区出现小雪或中雪,局部地区大雪或暴雪。长春和哈尔滨等地降雪量较大,气温也明显下降,长春在12月21日13时气温仅有-13℃,较前一天同时段降温近10℃。
此次降雪不仅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,而且降雪量大,部分地区的积雪深度预计将达到40~50厘米,局地甚至超过50厘米。这种极端性降雪给交通运输、能源保供、设施农业等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。道路结冰、湿滑,电线积冰等现象频发,给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挑战。为了确保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安全,各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环卫工人和部队战士开展清雪工作,交通运输部门调整运营模式,确保群众在交通高峰时段出行方便。同时,供热、供水、供电等部门也依据各自职能,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,落实各项防范措施。
面对极端性降雪天气,公众也需加强防范意识。户外活动时,要做好保暖措施,尽量减少外出,以防滑倒摔伤。对于大棚种植户和畜禽养殖户来说,需要提前做好防风加固工作,及时清除积雪,以防大棚垮塌和牲畜受伤。此外,还需注意预防感冒、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。
总的来说,东北本轮降雪具有明显的极端性特征,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。面对这种情况,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,加强防范和应对工作,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。同时,公众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做好个人防护措施,共同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。